尊敬的各位沙氏族人:
宗谱是家族的史书,其与国史、方志一起被誉为中华民族历史学的三大支柱。古往今来,家谱用图文记载传承了一个家族的起始、迁徙、繁衍生息、血缘关系、德行楷模、人物传记和跌宕起伏的历程,无论是功名显赫的帝王将相、名人俊杰,或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,无不根植于家庭文化的血缘体系,无一不超然于宗族交融的社会网络。谱牒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,有着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,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俗话说:“无根不成本,无祖不成人。人必须有家,无家则失根。家必须有谱,无谱则失祖。”族中有谱,族人就知道各自所出,亦晓其列祖列宗。如若没谱,同族同宗之人,不说天边远者,就是在咫尺,也若同陌路,亲者成疏。然寻根溯源,尊祖敬宗,佑启后世,历来都是我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。历年来,数以百万计的海外华人、华裔回祖国大陆寻根问祖,把姓氏与宗谱视为自己的命根和最可靠的血缘纽带。他们历经磨砺,不远万里,回归故里,认祖归宗,寻根归族,其感人事迹,历历在目。
我暨阳沙氏源远流长,定居江阴有600余年,繁衍至今已逾24世。在明清时期就以其辉煌铸就了江阴著名望族的光辉历史,成为我源于春秋的沙氏始祖相传至今138世中的重要一脉。据现存的《暨阳沙氏宗谱》(民国7年版)记载,经过明清10次续修的老谱(20本),完整地记载了暨阳沙氏族人繁衍生息的翔实史料,是老祖宗留给沙氏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,也是全体沙氏后人的福音。这次续修宗谱,脱修将近一个世纪(93年),年代久远,族人散居四方,是历史上续修难度最大的一次。但由于全体族人的共同努力,进展良好,成效明显,至今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,不要多久,一部蕴含丰富史料,质量上乘的新谱将展现在族人面前。
曾看过一则报道,讲我泱泱大国,而沙氏族人在全国只有17万人,所占比例很小,正因为少而更显珍贵。每每族人见面,虽不相识,但嘘寒问暖,倍感亲切。近期,在续修中体会更深,我们按老谱加强与各地族人的承接(电话、通信、网络、上门沟通),联系上了许多散居外地的沙氏族人,充分证明了族情亲情的心性相通。广大族人为新谱提供和采集了大量富有价值的信息资料,使暨阳沙氏一脉从故地江阴至全国各地的脉络更加清晰。有的族人虽未见面,但从电话和书信往来中倍感亲切,热情、亲情、族情溢于言表,族谊和亲情使我氏族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。续修的进程成了族人亲情凝聚的过程。
告诉大家,我们《沙氏宗谱》的续修得到了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。江阴市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和德高望重的老领导都亲笔为新谱题词。这是对我们沙氏族人的莫大关心和支持。为感谢他们,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使新谱的内容更充实、更完善、更有价值。大家不能仅仅满足于填写好登记表,更要广泛收集散失在民间和族人中的各种有价值史料。
要知道,你虽然没有高官厚禄或腰缠万贯,但你勤劳俭朴、心地善良、吃苦耐劳将儿女养大,以身作则为人师表,尊老爱幼教子有方,亦能流芳百世,被后人颂扬。你若政绩显著,事业蓬勃,企业兴旺,更应载入史册让后人铭记在心中而发扬光大。你若能挥毫泼墨,出笔成章,颂扬时代,赞颂祖国大好河山,赞颂你身边德高望重的长者,你的佳作将永远留给后人。所有这些远不止这些,都将刻写在《暨阳沙氏宗谱》里,我们希望大家互相转告,千万要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,继续排查和联系到还未承接入谱的族人后代。负责任地继续提供各种重要的史料和著作、传记,让我们的宗谱少留遗憾,更趋完美。
同时要知道,黄金有价而宗谱乃无价之宝,收藏古玩,不如收藏宗谱。沙氏600年的老谱是历史文物,续修后的新谱将更是无价之宝,衷心希望每户族人都能请回一部沙氏宝典,为自己、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财富。希望还有部分未预订新谱的族人,及早预订,使新谱的排印有计划进行。
另外告诉大家,如你能捐上一笔款,为续修做贡献,其功德将在珍贵无比的宗谱上记上辉煌的一笔,宗谱中增设的功德榜和资助者风采录将让后人永远铭记。我们编修组人员除带头捐款之外,工作都是义务的,编修组收取的捐款全部专门用于修谱业务,并有专人管理,最后接受族中人士的审核。
我们相信,在我们暨阳沙氏族人的齐心协力下,这次历史上最艰巨的续修宗谱任务一定能圆满完成。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告慰列祖列宗,造福子孙后代。
顺祝各位族人阖家安康,万事如意!
《暨阳沙氏宗谱》编修委员会
公元2009年9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