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凡国必有史,有家必有谱。”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,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,一个家族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,也是一个家族血脉关系和家族文化的传承,更是人类文明的种子。中国的家谱有文字记载的大概起源于商周时期,据传最早的家谱有口头家谱和绳结家谱一说。
谢氏家谱始于东晋南朝时期,东晋时期是谢家在朝廷做官最多的时期,谢安是其中的代表。“宝树堂”堂号也由此时而生,南京夫子庙的乌衣巷至今还保存着谢安的故居和《谢氏家族世系表》。古往今来,无数名人、作家也曾为谢氏家谱作过序,这其中包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、书法家黄庭坚、苏轼,南宋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朱熹和南宋末年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名族英雄文天祥,以及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等。
高邮谢氏宝树堂始祖吉公源于苏州,从明代的“洪武赶散”起,自苏州搬邮至今已600多年,这期间也多有修谱,但存世很少,幸寻得钓鱼村有一本,故我们龙虬宝树堂分支找来参考和借鉴,于1993年首次修成了龙虬宝树堂谢氏家谱一书,是由成来公用钢笔书写的,距离现在已有二十余载。随着岁月的更替,社会的进步,科学的发展,人们审美价值的提高,更是因为谢氏家族生生不息,枝繁叶茂,原谱所排世系表已无余页,后辈裔孙急需上谱入书,续修家谱已迫在眉睫。
2021年2月13日即上会日,与会成员商定续修家谱,由倪家村修龙和高邮镇修明担任主修,于是开启了续修家谱的序幕,着手组建理事会成员、编委会成员,开始酝酿内容,设计格式,搜集资料,要知道一本好的家谱,就是一本志书,一部家族发展史,一本家庭教育的好教材。本着这样的理念,理事会、编委会成员讨论决定,本次谱书增添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像,谢氏家族的图腾,谢安、谢吉二位先祖像,宝树堂堂号的由来,还有族规、家训等,此外,还增添了企业篇、公仆篇、从戎篇、文卫篇、工商篇、学子篇、荣誉篇、寿星篇以及续谱功德榜等。这样不仅增强了谱书的可读性、可塑性、观赏性,也积淀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,极具收藏价值。
家谱中的族规、家训等,就是要我族子女、后辈们懂得敬父母、尊长者、睦族人、和友邻、恤贫孤、尚节俭、戒赌博,更是让我族子女们牢记要热爱祖国,造福乡梓,刻苦学习,奋发拼搏,努力进取 。通过修撰家谱,反复的登门拜访,不断地了解情况,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,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,凝聚了人心,加深了情谊,使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传承和亲情教育,激发起对祖辈的敬意和怀念,增强了对家庭、社会、国家的责任与担当,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和幸福,有利于家族以及社会的和睦和谐相处和稳定发展。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,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,就连韩国总统卢武铉、卢太愚都曾经到中国山东来认祖寻根。所以,修家谱是兴门庭、扬族威,留根固本,光前裕后,荫及子孙的伟大之举。
明辨世系、传承历史、尊宗敬祖、寻根留本、修身齐家、教化子孙,传承祖宗血脉,庚续前辈美德,弘扬家族正气,寻根溯源不忘本,光前裕后兴家邦。谨以此言为序。文稿:谢惟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