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丑季春,吾友徐学林、郭祥圣,邮来《清代郭氏乡试录》书稿,嘱余序之。余虽从事收藏家谱文献之研究,然才疏学浅,愧不敢当,固辞之,弗许。遂不揣浅陋而勉力为之。
科举制度乃中国封建王朝创设、以考试选拔官吏之制度。千余年来,对政治、经济、学术、文化以及社会风气等,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。清代乡试为省内科举考试过程中竞争最激烈、影响极大的考试。乡试每三年一次,凡省内生员与监生、官生、荫生、贡生,经科考、岁科、录遗合格者,均可应试。逢子、午、卯、酉年为正科,遇庆典加科为恩科,考期于八月,因此称『桂榜』。乡试乃基层选拔人才之重要途径,中试者称『举人』,可以参加次年在京城举行之『会试』,继续走科举之仕途。
清代乡试录,详细记载乡试情况,记录有当次乡试之考官、试题,以及录取考生之姓名、年龄、籍贯等,为研究乡试之重要资料。科举时代有一种风气,考取功名者将试卷按照规定版式刷印一册,分送师长亲友,这种刻印试卷虽系墨印,亦称为硃卷。《清代郭氏乡试录》为硃卷,此书搜录清代考取举人以上科名的郭氏考生之履历,本族谱系(含母系、妻系),师承传授(如受业师、问业师、受知师),并载有本科科份、中式名次,考官姓名、官阶与批语,该房原荐批语等,因受篇幅所限,考生之文章(所谓『八股文』)或得意之作未予录入。就考生履历、本族谱系(含母系、妻系)而言,其比官刻《登科录》、《乡试录》、《会试录》以及《同年齿录》等所载资料要详细得多,犹如一部家谱之缩写;而家谱中虽有母、妻之谱系,但都很简单,不及硃卷记载完整详实;作为考生之档案,其所记录之世系情况,在某种程度上比家谱要真实确切,被史界认可运用。故本书所录之五十四位清代郭氏乡试中式考生资料,十分珍贵也。
友人徐学林、郭祥圣编《清代郭氏乡试录》之出版,将推动科举文献资料之挖掘与整理。希望有更多姓氏的《乡试录》面世,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名人研究。衷心祝颂之!
毗陵后学 朱炳国拜撰于白云草堂
二〇二一年四月十八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