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有族谱,犹如国之有史,方之有志。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,既可明世次,别亲疏,又可尊宗睦族,教育后人。思修族谱之大事,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,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,可谓千秋功德。我徐氏族谱自公元一九九二年(壬申)大修以来,已历三十余载,沧海桑田社会变革,人口迁移,再修族谱已迫在眉睫,刻不容缓。我族内有识之士早有重修家谱之意,但因前期参与人员大多年岁已高或已作古,后辈晚生自思学识能力不逮,而未能成事。
然家族之兴旺,必有能人贤士之显出。正然老先生秉持祖训,把入谱兴族视为使命,经多年查考,确认为我族六顺堂之五十二世孙。为此正然公不顾耄耋之年,多次来高寻根求源,认祖归宗、力促修谱之大事。
公元二〇二一年(辛丑)之端月初八日,我徐氏一族相聚于高家沟,共商续修族谱之事宜。正然公不顾年迈天寒,偕灌南崇信(六顺堂五十二世),滨海宝东(中正堂五十四世)等族人赴会助力,中军(裕德堂五十三世)、义年(致和堂五十一世)力挺,确立了再修基础。
经议成立歙北皇呈徐氏分迁沭东高家沟续修谱办公室。正然任顾问,主任编委有志峰(中正堂五十四世)、梅成(积善堂五十四世)、中军(裕德堂五十三世)、义年(致和堂五十一世)、梦权(爱敬堂五十三世)及办公室成员多人,各堂各支均有人参与。
本次续修族谱由正然公次子新建独资赞助。续修族谱期间,正然公也多次亲临高家沟指导修谱工作,借此代表全族谨向正然公、新建表示深深的敬意。
本次续修族谱期间,有幸得见光绪二十八年(1902)版之原谱,保存人为沭阳东关五十二世孙 殿民、殿国二公,实属不易,幸哉,幸哉!
本次续修族谱是以公元一九九二年(壬申)续修的族谱为基础,进行增添勘误,与光绪二十八年的版本一脉相传。续修谱中,秉持以下几点原则:
一、一九九二年(壬申)版族谱共六册,二〇二二年(壬寅)版增为七册。一至三册按老谱复制,略作补充,四至七册在原谱系上增添新的成员,更正谬误。
二、对前谱入谱人员因乳名或更名与现用名﹑身份证用名不符的采取结合实际尊重本人意见,再登记入谱。
三、对前次修谱中脱谱漏登的人员经翔实查考核实后予以入谱。
四、凡我徐氏子孙、无论男女、一律平等,实名入谱。
五、已婚外嫁女,加注女婿姓名入谱,其子女姓徐者登记入谱。
六、入赘随徐姓者,一律登记入谱。
七、领养抱养子女,随徐姓者,一律登记入谱。
八、对在事业上有一定成就和建树的族人,在尊重本人意见基础上,只作简要标注,不再另行作文述之。
九、对入谱族人不论贫富贵贱一律平等对待,不作褒贬评论。
本次续修谱相继走访涟水、沭阳、灌云、灌南、滨海、响水、阜宁、淮安等地近则按族谱逐户登记,远则如京、宁、沪、台、渝、沈等地则电话联系;网络沟通,充分尊重族人意见,再登记入谱,力臻完善。
由于现今社会流动性大,人员散布广,参与修谱人员,水平、能力不足,必然存在很多缺陷、讹误,遗漏亦难避免。加之新冠疫情困扰,延误时间较长,导致不能如期成谱,敬请族人宽容谅解,谨表歉意。
主任编委志峰、梅成、中军、义年、梦权或驱车奔波走访于各地或登记入谱,或核对编辑;中军无偿提供办公场地;义年无偿提供交通工具。主任编委成员均义务参与修编,为修续族谱做了大量工作,敬职尽责。赤子之心,精神可嘉!
下图表中宗亲在续修谱工作中不辞辛劳,兢兢业业,一丝不苟,令人敬佩,在此表示谢意。
歙北皇呈徐氏分迁沭东高家沟续修谱办公室
二〇二二年十二月